第六十九章 征途一號
征途一號是神農(nóng)部落重金打造的新一代火箭,采用三級串聯(lián)布局,從箭尾至箭頂依次為一子級、二子級和整流罩,整流罩中包含三子級,上部是儀器架,儀器架中央的彈射器用來固定、支持衛(wèi)星。
在北山火箭基地辦公大樓東邊一公里外,一個火箭廠房內,衍辰輝給計算機專家們介紹征途一號。
此時的征途一號,分為好幾個部分放在廠房的不同處。一子級、二子級、三子級和外面的整流罩各自獨立分開。
這為衍辰輝講解提供了方便,詳細介紹了它們的功能和原理。
在展示廳,衍辰輝用ppt展示了火箭發(fā)射的整個流程。
在地面指揮控制中心下令發(fā)射準備,倒記數(shù)到零便下令第一級火箭發(fā)動機點火,發(fā)射后,加速飛行段開始,飛行幾十秒鐘,征途一號開始按預定程序慢慢向預定方向轉變,一百多秒后,在約70公里高空,基本達到所需的入軌速度與高度,第一級火箭發(fā)動機關機分離。
征途一號第二級接著點火,繼續(xù)加速飛行,當飛出稠密大氣層,按程序拋掉火箭的整流罩。
要想把衛(wèi)星成功射向太空進入軌道,發(fā)射速度一定要等于或者大于環(huán)繞速度,即人類所說的第一宇宙速度,為7.9km/s,此時衛(wèi)星才會繞蒼海星做圓周運動,軌跡是一個圓。
火箭達到預定速度和高度,第二級火箭發(fā)動機關機分離,加速飛行段結束。
征途一號在蒼海星引力作用下,進入慣性飛行,當達到與預定軌道相切的位置,第三級火箭發(fā)動機點火,進行最后加速段飛行,當加速到預定速度時第三級發(fā)動機關機。“探索號”衛(wèi)星隨即與火箭脫離而單獨運行,隨后就是衛(wèi)星的調控。
衍辰輝表情肅穆,語氣沉重地告訴大家,之前享哈兔不能將衛(wèi)星發(fā)射上天,正是火箭速度不夠,達不到第一宇宙速度,屢屢以失敗告終。
幸好人類書籍中有記載火箭發(fā)射的資料,我們才了解到第一宇宙速度、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。借人類的經(jīng)驗,享哈兔必將進入太空,未來,我們將飛出蒼海系,飛向茫茫宇宙。
……
一天后,熟悉了火箭硬件方面的知識,火箭系統(tǒng)工程師梁啟東給計算機專家介紹了各個系統(tǒng)。
征途一號由結構系統(tǒng)、推進系統(tǒng)、制導和控制系統(tǒng)、跟蹤遙測系統(tǒng)、電源配電系統(tǒng)等部分組成,彼此緊密相關。
二天后,梁啟東分發(fā)給馬其仁各個系統(tǒng)的源代碼,由馬其仁分配工作。
馬其仁主持了工作會議,定下了先熟悉代碼的任務,分成了五個小組,一組十人,分發(fā)不同系統(tǒng)代碼給每個小組熟悉。
于強分配在馬其仁所在的小組,熟悉火箭推進系統(tǒng)代碼。
和之前于強學習的那些代碼不同,這是真正使用的代碼,雖然用的是老掉牙的面向過程編程語言,但通過看代碼,還是讓于強學習了很多東西。
這些代碼結構嚴謹,邏輯性很強,各種意外情況都想得面面俱到,力爭將火箭推進過程中發(fā)生的各種情況找到相應的功能模塊進行處理。
于強記憶力超強,將每頁代碼看兩遍基本記住,但幾萬行代碼還是讓于強花了二三天時間。
這幾天,于強白天做事情,晚上找頓牛,聊聊天,回宿舍后給安祺打打電話,日子過得很充實。
今晚風很大,特別涼爽,于強和頓牛在宿舍樓下散步。
于強看著滿天星光,問頓牛:“頓大哥,你說這宇宙中有很多文明嗎?真能超光速飛行或者曲率飛行嗎?”
頓牛揚起腦袋,看著天上,說道:“很多科幻小說中,先進的文明都有星際發(fā)動機甚至曲率發(fā)動機穿越星際,然而很多技術根本無法實現(xiàn),只不過是人們美好的愿望而已。”
頓牛低下頭,看向于強,“我一個月前到獵鷹翻譯基地,你那段時間恰好不在,我花了十幾天在找人類星際航行的資料,明白了50萬年前人類星際飛船最高的運行速度——光速的二十五分之一?!?/span>
“光速的二十五之一?”于強是第一次聽說人類星際飛船的最高速度,雖然他破解過很多人類書籍,但這本不是他破解的,沒接觸過。
按于強的想像,人類星際飛船速度應該極快,至少50%光速,甚至超光速,只有這樣,人類才可以在幾年到幾十年內到達附近的星系。
“那意味著人類到蒼海星至少需要一百年以上?”
于強問著,心里在想,享哈兔壽命最多40歲,如果在星際時代,是不是走不遠。
“對,如果人類在離蒼海星最近的D7星系,也至少需要100年,人類的壽命比享給兔長得多,那時他們的正常人平均壽命達到95歲,最長壽者壽命達到140歲?!?/span>
“這里的正常人,不包括人體冬眠以及基因編輯的人,否則,人類的平均壽命要高得多。”
“我看到了一些人類星際科學家的話,他們說,不得不面對現(xiàn)實,人類探索宇宙的欲望被時空給阻擋了,到達另一個星系要花費無數(shù)的精力和金錢,以及上百年的時間?!?/span>
“最后,他沮喪地認為,人類最終會停下腳步,只在附近十光年內的空間中運動,這是成本和收益決定的,聯(lián)合政府不會把錢往無底洞里扔?!?/span>
聽了頓牛的話,于強眼睛一亮,“那是不是意味著人類在離我們十光年內的一個星系上?”
頓牛點點頭,眼睛再次看向星空,“我認為是,而且是五個星系當中的一個,有兩個可以排除。根據(jù)人類書中描述,天星系只有一個太陽,那么三星系統(tǒng)的D8和雙星系統(tǒng)的D10就可以排除?!?/span>
于強補充道:“剩下的是D7、D9、D11、D12、D13星系?!?/span>
“對,可惜的是,沒有找到蒼海星相關的資料,要不然我們可以推斷出天星系在哪里。”頓牛遺憾地說。
“頓大哥,你認為享哈兔什么時候可以沖出蒼海星,到達附近的行星?”
“我認為四十年后到一百年之間可能可以做到,這三四十年我們要吸收人類的技術,發(fā)展各種尖端材料、發(fā)動機、反重力技術等等,只有條件成熟了,才有飛向附近行星的可能,比如,離我們最近的辰星。不過,如果只是發(fā)射探測器,就可以提前很多,我估計三十年內可以做到。”頓牛看著于強說道。
聽了頓牛的話,于強感覺這速度真慢,幽幽說道:“那想到達D7星系,豈不是幾百年之后,那時,我們骨灰都沒了?!?/span>
頓牛哈哈一笑,“星際航行,哪有那么簡單的。都是幾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,不過,這時代有的人可能會活到那時候?!?/span>
“人體冬眠技術?基因編輯?”于強問道。
“這是兩個,其中基因編輯是有風險的,被人類禁用了。還有一個辦法,不過一些資料還在整理中,整理好后我們就會知道?!?/span>
上一篇:第六十八章 反重力 下一篇:第七十章 永恒水母和永基溶液
在北山火箭基地辦公大樓東邊一公里外,一個火箭廠房內,衍辰輝給計算機專家們介紹征途一號。
此時的征途一號,分為好幾個部分放在廠房的不同處。一子級、二子級、三子級和外面的整流罩各自獨立分開。
這為衍辰輝講解提供了方便,詳細介紹了它們的功能和原理。
在展示廳,衍辰輝用ppt展示了火箭發(fā)射的整個流程。
在地面指揮控制中心下令發(fā)射準備,倒記數(shù)到零便下令第一級火箭發(fā)動機點火,發(fā)射后,加速飛行段開始,飛行幾十秒鐘,征途一號開始按預定程序慢慢向預定方向轉變,一百多秒后,在約70公里高空,基本達到所需的入軌速度與高度,第一級火箭發(fā)動機關機分離。
征途一號第二級接著點火,繼續(xù)加速飛行,當飛出稠密大氣層,按程序拋掉火箭的整流罩。
要想把衛(wèi)星成功射向太空進入軌道,發(fā)射速度一定要等于或者大于環(huán)繞速度,即人類所說的第一宇宙速度,為7.9km/s,此時衛(wèi)星才會繞蒼海星做圓周運動,軌跡是一個圓。
火箭達到預定速度和高度,第二級火箭發(fā)動機關機分離,加速飛行段結束。
征途一號在蒼海星引力作用下,進入慣性飛行,當達到與預定軌道相切的位置,第三級火箭發(fā)動機點火,進行最后加速段飛行,當加速到預定速度時第三級發(fā)動機關機。“探索號”衛(wèi)星隨即與火箭脫離而單獨運行,隨后就是衛(wèi)星的調控。
衍辰輝表情肅穆,語氣沉重地告訴大家,之前享哈兔不能將衛(wèi)星發(fā)射上天,正是火箭速度不夠,達不到第一宇宙速度,屢屢以失敗告終。
幸好人類書籍中有記載火箭發(fā)射的資料,我們才了解到第一宇宙速度、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。借人類的經(jīng)驗,享哈兔必將進入太空,未來,我們將飛出蒼海系,飛向茫茫宇宙。
……
一天后,熟悉了火箭硬件方面的知識,火箭系統(tǒng)工程師梁啟東給計算機專家介紹了各個系統(tǒng)。
征途一號由結構系統(tǒng)、推進系統(tǒng)、制導和控制系統(tǒng)、跟蹤遙測系統(tǒng)、電源配電系統(tǒng)等部分組成,彼此緊密相關。
二天后,梁啟東分發(fā)給馬其仁各個系統(tǒng)的源代碼,由馬其仁分配工作。
馬其仁主持了工作會議,定下了先熟悉代碼的任務,分成了五個小組,一組十人,分發(fā)不同系統(tǒng)代碼給每個小組熟悉。
于強分配在馬其仁所在的小組,熟悉火箭推進系統(tǒng)代碼。
和之前于強學習的那些代碼不同,這是真正使用的代碼,雖然用的是老掉牙的面向過程編程語言,但通過看代碼,還是讓于強學習了很多東西。
這些代碼結構嚴謹,邏輯性很強,各種意外情況都想得面面俱到,力爭將火箭推進過程中發(fā)生的各種情況找到相應的功能模塊進行處理。
于強記憶力超強,將每頁代碼看兩遍基本記住,但幾萬行代碼還是讓于強花了二三天時間。
這幾天,于強白天做事情,晚上找頓牛,聊聊天,回宿舍后給安祺打打電話,日子過得很充實。
今晚風很大,特別涼爽,于強和頓牛在宿舍樓下散步。
于強看著滿天星光,問頓牛:“頓大哥,你說這宇宙中有很多文明嗎?真能超光速飛行或者曲率飛行嗎?”
頓牛揚起腦袋,看著天上,說道:“很多科幻小說中,先進的文明都有星際發(fā)動機甚至曲率發(fā)動機穿越星際,然而很多技術根本無法實現(xiàn),只不過是人們美好的愿望而已。”
頓牛低下頭,看向于強,“我一個月前到獵鷹翻譯基地,你那段時間恰好不在,我花了十幾天在找人類星際航行的資料,明白了50萬年前人類星際飛船最高的運行速度——光速的二十五分之一?!?/span>
“光速的二十五之一?”于強是第一次聽說人類星際飛船的最高速度,雖然他破解過很多人類書籍,但這本不是他破解的,沒接觸過。
按于強的想像,人類星際飛船速度應該極快,至少50%光速,甚至超光速,只有這樣,人類才可以在幾年到幾十年內到達附近的星系。
“那意味著人類到蒼海星至少需要一百年以上?”
于強問著,心里在想,享哈兔壽命最多40歲,如果在星際時代,是不是走不遠。
“對,如果人類在離蒼海星最近的D7星系,也至少需要100年,人類的壽命比享給兔長得多,那時他們的正常人平均壽命達到95歲,最長壽者壽命達到140歲?!?/span>
“這里的正常人,不包括人體冬眠以及基因編輯的人,否則,人類的平均壽命要高得多。”
“我看到了一些人類星際科學家的話,他們說,不得不面對現(xiàn)實,人類探索宇宙的欲望被時空給阻擋了,到達另一個星系要花費無數(shù)的精力和金錢,以及上百年的時間?!?/span>
“最后,他沮喪地認為,人類最終會停下腳步,只在附近十光年內的空間中運動,這是成本和收益決定的,聯(lián)合政府不會把錢往無底洞里扔?!?/span>
聽了頓牛的話,于強眼睛一亮,“那是不是意味著人類在離我們十光年內的一個星系上?”
頓牛點點頭,眼睛再次看向星空,“我認為是,而且是五個星系當中的一個,有兩個可以排除。根據(jù)人類書中描述,天星系只有一個太陽,那么三星系統(tǒng)的D8和雙星系統(tǒng)的D10就可以排除?!?/span>
于強補充道:“剩下的是D7、D9、D11、D12、D13星系?!?/span>
“對,可惜的是,沒有找到蒼海星相關的資料,要不然我們可以推斷出天星系在哪里。”頓牛遺憾地說。
“頓大哥,你認為享哈兔什么時候可以沖出蒼海星,到達附近的行星?”
“我認為四十年后到一百年之間可能可以做到,這三四十年我們要吸收人類的技術,發(fā)展各種尖端材料、發(fā)動機、反重力技術等等,只有條件成熟了,才有飛向附近行星的可能,比如,離我們最近的辰星。不過,如果只是發(fā)射探測器,就可以提前很多,我估計三十年內可以做到。”頓牛看著于強說道。
聽了頓牛的話,于強感覺這速度真慢,幽幽說道:“那想到達D7星系,豈不是幾百年之后,那時,我們骨灰都沒了?!?/span>
頓牛哈哈一笑,“星際航行,哪有那么簡單的。都是幾代人共同努力的成果,不過,這時代有的人可能會活到那時候?!?/span>
“人體冬眠技術?基因編輯?”于強問道。
“這是兩個,其中基因編輯是有風險的,被人類禁用了。還有一個辦法,不過一些資料還在整理中,整理好后我們就會知道?!?/span>